“瓦爿墙”颠覆建筑美学,宁波博物馆惊为天人
文章来源: 更新时间:2019/5/16 12:59:42
作为一个常年负责搜罗世界各地特色建筑的人,中国幕墙网ALwindoor.com小编第一次看到宁波博物馆的时候,瞬间被其外表折服,确实惊为天人啊。它太过于特别,以至于与宁波这座城市常规的公共建筑相比,宁波博物馆确实显得非常另类和扎眼。博物馆本是一个承载展品的载体,可是宁波博物馆却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展品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该项目位于浙江宁波鄞州区首南中路,因此它又被称为鄞州博物馆,项目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,主体建筑长144米,宽65米,高24米,造价1.5亿元,由中国知名建筑师,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获奖者王澍主持设计。它外形似船又似山,看似随意却又好像很严谨,特别是它的外墙设计,更是让人过目不忘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博物馆主体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正交框架与局部桥梁结构,外立面则是混凝土衬墙与回收旧砖瓦组合墙体,采用了大量宁波旧城改造中积累下来的旧砖瓦、陶片,同时还运用具有江南特色的毛竹制成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,毛竹随意开裂后形成的肌理效果清晰地显现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在见惯了各种现代工艺打造出来的时尚建筑,这种古朴带有年代感的建筑确实让人非常醒脑。这些由砖瓦组合而成的墙体看似简单,实际上施起工来一点都不比现在的摩天大楼简单。外墙由多达80几种旧砖瓦混合砌筑成墙体,这种材料名为“瓦爿(pán)墙”,技艺高超,但因不再使用而面临灭绝,在鄞州新区仅剩的最后一个村落里,才能看到精美的“瓦爿墙”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瓦爿墙是浙东地区民间的,以就地取材的各种旧砖、旧瓦等废旧建筑材料(词条“建筑材料”由行业大百科提供)为主材,草筋黄泥或黄泥加白石灰为黏结辅料,采用层层叠砌的工艺砌筑而成的一种墙体。这种以废旧料为原材料砌筑的墙体不仅坚固、美观而且经济、环保、节能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对建筑的探索而言,建筑师更注重的是“瓦爿墙”如何与现代混凝土施工体系结合,传统最高8米的“瓦爿(pán)墙”墙体如何能被砌到24米的高度,而与竹条模板混凝土几乎等量的使用,互相纠缠的衔接方式,则形成了一种形式俭朴但语义复杂的对话。由于这些施工在国家设计规范和施工定额里都无迹可寻,并且每平方米的造价还将控制在5千元左右,可见其这是多么艰难复杂的一个建造过程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实际上,宁波历史博物馆上使用的“瓦爿墙”技术,已经是对传统建造用现代技术改造的结果,宁波传统建筑上从来没有高达24m的“瓦爿墙”,新的做法经过反复实验,发展出一种间隔3m的明暗混凝土托梁体系,保证了砌筑的安全。内衬钢筋混凝土墙和使用新型轻质材料的空腔,使建筑在达到特殊的地域文化意味的同时,获得更佳的保温隔热性能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使用大量回收材料,除了节约资源,在新建造体系下接续了“循环建造”的传统,也是因为这类砖、瓦、陶片都是自然材料,是会呼吸的,是“活的”,容易和草木自然结合,产生一种和谐沉静的气氛,在宁波这个号称“小曼哈顿”的CBD新区,在围绕四周的高层办公大楼之中,这个建筑就表达了面对这个世界的决然不同的态度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除了“瓦爿墙”,“竹条模板混凝土”则是一种全新创造,“竹”和江南地域存在感的物性关系,“竹”的弹性和对自然的敏感,都使原本僵硬的混凝土发生了艺术质变。可以想像,就像中国园林的建造,宁波博物馆特殊的材料做法使它已经变成了有生命的环境,需要滋养,当我们把这座建筑当作植物对待。它刚建成的时候肯定不是它状态最好的时刻,但在10年后的现在,当“瓦爿墙”布满青苔,甚至长出几簇灌木,它就真正融入了时间和历史。
宁波博物馆实景图
但无论是瓦爿墙还是竹条模板混凝土墙,它们都改变着建筑学知识,因为最后的结果,只有一半掌握在建筑师手中。江南好,时光转,博物馆的“瓦片墙”生机勃勃,毛竹在混泥墙中开裂,布满纹路与青苔。天高云淡,一片自然。若小编有机会去江南,一定会去宁波博物馆看看。